訴說、樹說  

樹說,訴說  2010  木板,GESSO,墨,丙烯顏料,白膠,沙,玻璃,不銹鋼螺絲,卡點西德   30F

 

藝術創作到了「靈光消失的年代」和「在藝術終結之後」,已經變成什麼都可以稱做藝術了,什麼形式?美不美?觀者喜不喜歡?都不是創作者最關注的,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跟感覺,利用對的材質呈現出來,滿足自身的創作慾才是思考的方向。在多種媒材的實驗中,玫琦老師和同學的建議,還有自身的創作,都指向了厚重的自動性技法。

在創作這件作品之前,對自己提出了多問題:生命中的各種角色,父親、丈夫、教師、學生...等,哪一個是真正的自己?是分開的我?還是各種角色相互交疊之下的我? 忙碌是否讓原本平衡的生活混亂? 平靜的生活是否失去思考的能力? 隨波逐流的漸漸失去自己?我是什麼?想要表現出這些問題,我用了很複雜的想法來回應:將現階段重要的三個角色以三片玻璃表現。 教師的角色以滴灑圓點,如滿天星斗,想把很多事情教給學生。 學生學生的角色用滴流。回到校園,重新學習,新的刺激如雨滴般落下。 父親的角色則是擴散。柔軟,廣闊,無邊無際。 九片組合出想說很多的畫面。經過一連串的試片討論,我甚至已經將九片組合鋪在畫室地板上了,還是經個了一個簡化的過程和思考:這些複雜的事項集合成一個我的生活,又何必硬要分成九片?一棵樹靜靜在那裡,什麼都沒說,不也說出了許多故事?於是,就成了這樣一張有現成物介入的作品。

 

訴說底材  

 

很多要說出來的話,藉由GESSO和墨的暈染、堆疊,可控制與不可控制的意外,形成了一個材料和過程簡單,結果卻呈現複雜多變的質感,正可以表現出很多我本來想說出來的話。白膠調細沙的滴流,玫琦老師詩意的說:「就像微雨中的某個安靜的時分,細細的雨絲;輕輕的雨聲,看到了;聽到了,它便雋永的存在。也許說什麼並不重要,怎麼自在的說,沒說什麼卻好像聽到了,對在的時刻。」還借了一片〈微雨之晨〉吉他創作CD給我,聽著吉他旋律的彈跳,似乎感受到細雨打在玻璃上的細微聲響,帶著我回到小時候...在中山路那棟日式宿舍,父母暑修,寄宿外公家。清晨,細雨打在木框玻璃窗上,慢慢的、輕輕的滑落,雨滴找到另一個雨滴,越來越大,然後消失。淡淡的、也許在想爸爸媽媽,但是沒有哭,只是悄悄的感受思念的情緒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tro0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